“课程思政”让立德树人更有效
时间:2019-12-31 作者: 来源:
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。如何上好思政课需要调整好思路,面对学生实际进行好课程改革。绍兴文理学院着力推动“思政课程”向“课程思政”转变,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,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,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“课程思政”教学评价体系,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,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。
立德树人需要强化“课程思政”意识。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他们正处于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,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,不受其它思潮的影响,是事关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,政治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坚持“立德树人、育才育人”,让思政课程在春风化雨中润物无声。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、显性的教育上,多在外部灌输,而很少从人格的塑造和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,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。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,把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和平时日常的隐形教育结合起来,尽量让课程更有温度、更有高度、更接地气,在有滋有味、回味无穷中帮助学生成长成才。
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。从“思政课程”向“课程思政”转变,不是文字游戏,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,也由此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。这种转变在于放宽视野,将思政课程向社会更广阔的领域延伸。课程门门有德育,教师人人讲育人,消弭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功能上的分离。实践表明,各门课程都蕴含着育人的力量,各方面学习都可以积淀人生的学问;上思政课能明白人生道理,上其它课同样能感悟人生哲理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,实现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。
不断创新的思政教育,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,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践体验、一次次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,逐步引导学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,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,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。
最新信息
- 2025-02-21牢记嘱托担使命砥砺奋进启...
- 2025-02-21时评:在“元”气满满里感...
- 2025-02-21河南杞县:“老兵宣讲”让...
- 2025-02-21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铸魂...
- 2025-02-21玉米地里过新春,强农报国...
- 2025-02-21时评:打好“春耕仗”,共...
- 2025-01-07“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”入...
- 2025-01-06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...